資料圖:一年一度的曼谷唐人街春節文化盛會在曼谷耀華力路隆重開幕。。
  
  資料圖: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唐人街2005年春節期間舉辦具有中國特色的慶祝活動,吸引了許多美國人,唐人街上人頭攢動,熙熙攘攘。
  中新網1月28日電 日本《中文導報》28日刊發社論文章說,進入21世紀以來,中國春節在海外贏得“市場”。外國人對農曆春節不再只是好奇,而是由旁觀轉變為欣賞,由祝福發展到參與。許多國家領導人發表春節賀詞,祝賀所在國的華僑華人和全球中國人新春快樂已成慣例;不少大城市還把春節定為公共節假日,使得春節顯現越來越濃厚的影響力。在海外華僑華人的推動下,國際化融合已經成為春節一大主題。
  文章摘編如下:
  在大紅與明黃交織出來的中國色彩里,在歌舞飛揚舞臺喧騰的春晚節目中,中國人又將迎來馬年的新春佳節。
  “一元復始,萬象更新。”春節雖然以正月初一為時間點標誌,但在民間習俗和文化儀式上卻包含著一個漫長的時間段:始於臘月,終於元宵。所謂“春節”,包括了臘月初八吃臘八粥,臘月二十三的掃歲塵、送竈神,除夕夜年三十的家家戶戶吃年夜飯、守平安歲,正月初一的大拜年,正月初五迎財神,十五元宵吃湯圓,等等——這些延續了千百年的節日儀式,顯示了春節的豐富內涵,表達了中國人的美好願望。
  對於中國人來說,春節是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。就像古希腊奧運會有“握手言和”的休戰傳統一樣,象徵著吉祥、和睦的春節也具有壓倒一切的權威性。《公羊傳·隱公元年》曰:“元者何?君之始年也。春者何?歲之始也”;《春秋繁露·王道》稱:“元者,始也,言本正也”。即使生活坎坷、處境艱難、關係執拗,春節總是要過的,因為那是刷新心情、改變機運的契機。人無隔年怨,世無隔年仇。正月初一是元中元,意味著舊的轉機和新的起步,也應成為冰雪消融的開始。
  歲月流轉,時代變遷。祝賀春節的方式也在與時俱進,從貼春聯、送賀卡、打電話,到使用短信、微博、微信傳達問候,不一而足。但有兩點是確定的:一是不同的祝賀形式都表達了歡樂迎新、美好祝福的永恆主題,在春節的體用關係中,春節之“體”牢不可摧、無可篡改;二是隨著中國國力上升,文化影響力擴展,特別有千百萬華僑華人走出國門,分佈到世界各個角落,在他們的言傳身教和身體力行之下,春節將不局限於中國和中華圈,其國際化趨勢已經呼之欲出,並將日益擴大。
  春節是一個日子,是一套儀式,是一段情緒,是一份祈願。與春節相伴的關鍵詞是思念、團聚、歡樂、祝福。世間的道路千萬條,只有回家的路最溫馨,也最漫長。對中國人來說,一年到頭,辛苦營生,萬事悠悠,過年為大。無論世道多麼凶險、變化多麼莫測,與春節回家過年相比,一切都是遙遠的、可以放下的。春運攪動了大半個中國,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人口遷徙每年定時發生,彷佛就是為了驗證思念之苦、團聚之樂。中國人在春節回家團圓,是與身俱來的選擇,不需要任何理由。交通混雜算得了什麼,風雨兼程又何妨?出行難、春運難,擋不住億萬民眾的歸心似箭,化解不了海外游子的團圓夢想。
  正月初一,象徵著新一年的周期開始。人們習慣在這樣的喜慶日子里,穿新衣服,吃美佳餚,說喜慶話語,講吉利故事,一切都從最美好開始,蘊含著每一個人對幸福的祈盼和追求。人在海外,每逢佳節倍思親,每逢佳節也是傳播中國文化的良機。在日本,隨著中國春節來臨,各地華僑華人社會情緒高漲,進入了社群活躍時期。以橫濱、神戶、長崎三大中華街為代表的傳統華人社區張燈結彩,喜氣洋洋;名古屋 “春節祭”活動已經舉辦了八屆,聲勢浩大、聲名遠播,成為中部華僑華人社會的品牌活動;在華僑華人集聚的首都圈和關西地區,春節也是家庭聚會、朋友小酌的最好理由;成為互相問候、加深友誼的天然舞臺——各種演出、交流、團聚、拜年,透著熱鬧的氣氛和感人的情杯,傳染著快樂,洋溢著吉祥。
  不僅在日本越來越熱鬧,在紐約、倫敦、舊金山、多倫多、悉尼等國際大都市,農曆新年期間張燈結彩、舞龍舞獅也蔚為一景。外國人對農曆春節不再只是好奇,而是由旁觀轉變為欣賞,由祝福發展到參與。許多國家領導人發表春節賀詞,祝賀所在國的華僑華人和全球中國人新春快樂已成慣例;不少大城市還把春節定為公共節假日,使得春節顯現越來越濃厚的影響力。在海外華僑華人的推動下,國際化融合已經成為春節一大主題,那是中國故事的演繹、中國概念的普及、中國文化的傳播。
  春節,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,是海外華人的文化聖經,也是令全球受惠的消費盛宴。春節的文化審美獲得認同,春節的文化感召走向遠方,春節的全球化運動正在成為現實。(申文)  (原標題:華人成為推動春節國際化主力 在海外贏得“市場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r56prpws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